Episodes
Monday Jun 23, 2025
Monday Jun 23, 2025
內鬥,是很多香港人熟口熟面卻不敢攤開說清楚的話題。本集《For Example》,由庫爾德人的流散與自相殘殺談起,從中東戰場拉回香港的社群撕裂:當沒有制度承載分歧,群體為何一步步走到你死我活?我們會聊到庫爾德人面對的困局與啟示。
相關連結:庫爾德戰士憶駁火場面嘆香港如中東戰場(果籽)
在海外,我們比起許多流散者幸運得多,但我們能否從別人的歷史裡學懂和解與修補?這一集,邀請你一起聽,一起想。
Monday Jun 16, 2025
Monday Jun 16, 2025
EP2 你也愛侵嗎?
香港人特別多衝突? Kennedy 分享一個經常引發爭論的主題:支持特朗普 他以美國的菲律賓流散群體為例,結合 Sharon Quinsaat 的新書 Insurgent Communities,帶大家看到不同世代之間、工運背景與保守價值之間如何出現張力,甚至演變成家族內部和社區的撕裂。 這集沒有要爭論誰對誰錯,而是提醒我們:流散者的身份本來就誕生於衝突、矛盾與不斷的動員。無論是支持還是反對,這些分歧如何被理解、如何共存,或許正是 diaspora 政治最值得面對的功課。
Thursday Jun 12, 2025
Thursday Jun 12, 2025
2025年6月12日,《For Example》正式開播。在反修例運動六週年的日子,我以一個社會學人,研究流散、政治運動和社群關係的角度,展開這段探索與對話。
這一集從一個簡單卻充滿爭議的問題出發:「示威者係咪暴徒?」透過當下的洛杉磯示威作為一個例子,以及60年代美國的民權運動,我邀請大家一起反思:當社會運動被政治道德化、美化或妖魔化時,我們是否還能保有理解其複雜性的勇氣?
節目中也穿插了我在移民生活中的日常見聞,包括與牙買加籍酒店職員的對話、對加美社會的文化比較,以及身為流散者的身份認同掙扎。
如果你對社會運動、身份矛盾、移民經驗、或者只是想在搭車、煮飯、洗碗時有一點深度陪伴,歡迎收聽第一集。《For Example》不是要做另一個KOL式廣播,這裡沒有什麼宏大分析或強烈立場,而是一個溫柔但尖銳的思考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