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r Example 一個政治不正確的香港DEI Podcast

《For Example》是一個必然政治不正確的香港 DEI 討論 Podcast。在這裡,每一個觀點都有其存在意義──在這個充滿多極衝突與對話的世界,一種「單一真理」只會困住自己的思想。當我們擁抱對立本身,擁抱文化多樣性的微妙張力,從交匯衝突中找出新的平衡與理解。 在這裡,沒有「統一答案」,只有一些例子,可能是好的例子,可能是奇怪的例子,但這些例子邀請你和我一起溫柔地思考自我身處,那沒有邊際的世界。我們要的不是混融無差異,而是讓不同文化、立場、信念在討論中共存、不合中尋求新的可能。

Listen on:

  • Apple Podcasts
  • YouTube
  • Podbean App
  • Spotify
  • Amazon Music
  • iHeartRadio
  • Podchaser

Episodes

11 hours ago

本集我們討論《Postcolonial Global Justice》一書,重新思考「反殖」的意義——它不僅僅是驅逐殖民者、建立主權國家,而是一場追求全球平等與社會公義的深層反思。
從非洲到亞洲,從 Nkrumah 到 Fanon、Césaire、Nehru,我們探索後殖民思想家如何挑戰現有的世界秩序,並思考以下問題:
1/ 反殖是否必然通向民族國家的建立?2/ 「平等」的核心理念如何被轉化為經濟與制度上的不平等?3/ 為什麼香港的自決論述往往停留在政治層面,而忽略了階級與資本問題?4/ 在全球投資體系(investment regime)下,中國與香港如何同時成為壓迫與共犯?5/ 我們能否重新想像一種超越主權與大國二元對立的「跨本土」國際連結?
節目中,我們從「新殖民主義」的結構出發,剖析國際投資協定(BITs)如何再製不平等與依附;並從反殖思潮中反思真正的自由不能止於政治象徵,而必須來自結構性的轉變。同時,我們也從香港的經驗出發——無論是 2019 年的罷工、金融階層的沉默,或移民後的道德焦慮——探問香港人如何在後殖民的世界秩序中,學習不再重複壓迫的邏輯,而是與他者共構新的連結與想像。延伸閱讀:Postcolonial Global Justice.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25.
主持人: Sharon Yam, Samuel Chan, Kennedy Wong
錄製日期: 2025年9月15日發佈日期: 2025年10月23日本集連結: https://linktr.ee/podcastkennedywong

Monday Oct 13, 2025

「人畜無害」聽似玩笑,卻是一種生活修煉。
在共存與告別之間,我們學習變得溫柔,也學習承擔。從狗的行為訓練、柴犬的焦慮,到兔子的離世,這一集談的是關於愛、控制與告別的學習。
Sharon 從她的研究談起:為什麼新一代「不受強迫的」(force-free)狗隻訓練師,大多來自女性、身體不便或酷兒社群?狗隻訓練的方法,如何反映我們的政治與倫理?Samuel 分享與柴犬相處的掙扎——從城市噪音到抗壓藥物——思考動物是否也承受與人類相似的城市焦慮。Kennedy 回顧陪伴十年的兔子離世過程,談安樂死的難題與「何時是放手的時刻」,也是反思何謂「主人的權力」與「學做一個更好的人」的時刻。
我們討論:
1/ 為什麼愛與控制往往難以分開?2/ 當動物成為「家人」,我們如何理解牠們的自由與痛苦?3/ 人與非人之間的關係,能否啟發我們重新思考民主與倫理?4/ Post-humanism 的視角,是否真能讓人更謙卑、更自由?
在這場對話中,「人畜無害」不只是玩笑,而是一種生活政治的實踐:在共存與告別之間,學做一個更溫柔、更有覺察的人。
延伸閱讀:
Claire Jean Kim. 2015. Dangerous Crossings: Race, Species and Nature in a Multicultural A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https://www.google.com/books/edition/Dangerous_Crossings/eOJwBwAAQBAJ?hl=enSharon Yam. 2025. "Political Issues are Dog Issues": Epistemic Disruption and the Rhetorics of Trans-species Justice in Force-Free Dog Traininghttps://muse.jhu.edu/pub/17/article/968881/pdfJames C. Scott. 1998. Seeing Like a State: How Certain Schemes to Improve the Human Condition Have Failed. Yale University Press.葉梓誦. 2025. 《斷層路徑》. 遠足文化。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2012142682493853004?srsltid=AfmBOopfWdnL-MReZRyZbbfiQuUJOgSuXrSkUp0q-0PLIZTg1u6SH1R-黃金神威 (Golden Kamuy ゴールデンカムイ, 動漫)梁柏練. 2021. 《看見動物》. 藝鵠有限公司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05562?srsltid=AfmBOoqxwJP1Wq-dzQAWu6ZkhRf1c7mte9rg0_03fxa-s-8aCTp97pBaOhio State University Veterinary Medical Center — How Will I Know? Assessing Quality of Life for Your Pet (2024)https://vmc.vet.osu.edu/sites/default/files/documents/how-will-i-know_rev_mar2024ms_0.pdf
錄製日期:2025 年 10 月 10 日本集連結:https://linktr.ee/podcastkennedywong

Monday Oct 06, 2025

本集我們邀請來自歐佈諾伙族(Opohono)、現於康乃爾大學攻讀人類學博士的 Leeve Palray,繼續展開深入對談,探討台灣原住民族在當代政治中的掙扎。從 1947–1950 年代原住民精英的歷史經驗談起,到今日在台灣選舉、政黨與國際秩序中的困境,我們嘗試理解:
1/ 原住民族的「政治現代性」如何在殖民限制下萌芽?2/ 為什麼「承認」(recognition) 既是空間,也是枷鎖?3/ 民進黨與中共如何同時挪用原住民語言,製造多元文化的幻象?4/ 當原住民族投身不同政治立場,是否就被視為「背叛」?
在二元對抗之外,原住民族如何在國家、部落與個人之間,開拓第三種、甚至更多元的可能性?
節目中,我們也談到 原轉會致習近平的公開信,以及台灣原住民族如何參與國際論壇(如聯合國原住民族常設論壇),透過跨國網絡展現主體性。這些張力與矛盾,也為香港人如何在受限空間中尋找自決,帶來重要啟示。
Leeve 補充:
「我在平地/山地原住民那邊沒有說到的是關於這個身份分類在選舉時會造成的直接影響,有幾篇短短的科普文章可以很快了解」
1️⃣ 什麼是平地原住民?https://www.mayawbiho.tw/plain
2️⃣ 一次看懂原住民立委選舉制度:6席立委如何產生?為何分山地平地?蘭嶼是山原選區?https://www.twreporter.org/a/data-reporter-taiwanese-indigenous-people-legislative-elections
3️⃣ 平地原住民?山地原住民?https://dailycold.tw/2016/01/10/平地原住民?山地原住民?/
 
延伸閱讀:
Huang, Chia-yuan, Daniel Davies, and Dafydd Fell, eds. 2021. Taiwan’s Contemporary Indigenous Peoples. Routledge.
Simon, Scott, Jolan Hsieh, and Peter Kang, eds. 2023. Indigenous Reconciliation in Contemporary Taiwan: From Stigma to Hope. Routledge Contemporary Asia Series. Routledge.
Simon, Scott. 2023. Truly Human: Indigeneity and Indigenous Resurgence on Formosa. 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
Nakao Eki Pacidal. 2025. 《蕉葉與樹的約定》. 鏡文學出版。
伐依絲‧牟固那那. 2018. 《火焰中的祖先容顏》. 山海文化雜誌社。
 
錄製日期: 2025 年 9 月 8 日本集連結: https://linktr.ee/podcastkennedywong
 

Tuesday Sep 30, 2025

本集邀請到來自台灣歐佈諾伙族(Opohono)部落、現於Cornell University (康乃爾大學) 攻讀人類學博士的 Leeve Palray,帶我們進入台灣原住民族的歷史與當代處境。我們從「山地/平地」的殖民分類說起,回顧清朝番界政策、日本殖民統治到國民黨延續的治理邏輯,揭示了「空間綁定人」如何深刻影響台灣原住民的身分認同與法律地位。
1/ Leeve 分享了自身的家族經歷與命名故事,並深入探討:
2/ 為什麼原住民族的身分認定往往交織血統、文化、性別與父權的多重邏輯?
3/ 「平埔族」為何至今仍未獲得完整的法定承認?
4/ 當代台灣的原住民族如何在「去殖民」的框架下,回歸部落主體、卻同時面對部落內部的性別與權力矛盾?
5/ 這些認同與爭議如何讓我們重新思考「自決」與「認可」的政治意義?
節目中,我們也對照香港經驗,反思「香港人」身分的定義困境:當我們以為可以輕易劃界時,往往忽視了歷史的複雜性與多重矛盾。
這一集讓我們看見:原住民族的故事,不只是被殖民的歷史,也是當代政治中的掙扎與想像。
---
捐款支持花蓮賑災 「0923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災害募款專案」: https://www.instagram.com/p/DPAe-FbDyiV/?igsh=MzRlODBiNWFlZA%3D%3D
 
---
參與海外港人臨床心理學研究: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3CU97iL2T-4uFnApqvGwxMgVUvk2vDDW/view?pli=1
---
錄製日期:2025年9月8日
本集連結:https://linktr.ee/podcastkennedywong 
 

Sunday Sep 21, 2025

本集邀請國際倡議者、前區議員、現居英國的 Carmen Lau,帶我們從她的家族故事出發,探討香港被忽視的「水上人」歷史。
Carmen 分享了自己作為大澳蜑家人後代的身分記憶:從祖父母在棚屋落腳,到 2000 年大澳大火背後的收地陰影,再到火災後大澳被塑造成「東方威尼斯」的旅遊敘事。她反思水上人如何在殖民政府與香港政府的治理中被邊緣化,既無法獲得丁權保障,也在旅遊化過程中失去原有的生活空間。
我們亦討論:
為什麼「原居民」與「原住民」在香港的語境裡被錯置?
丁權政策如何鞏固父權架構,甚至至今仍然影響女性的土地地位?
水上人的歷史如何與太平洋島國、台灣等地的原住民處境相互呼應?
香港需要什麼樣的框架,才能重新理解土地、身分與自決?
這一集既是個人記憶,也是公共政治的對話,邀請聽眾重新思考:香港的「原住民」是誰?
 
錄製日期:2025年9月3日
本集連結:https://linktr.ee/podcastkennedywong

Monday Sep 15, 2025

「自決」究竟代表什麼?是民族的獨立權利,還是一種在既有國家框架中追求自主的想像?從馬克思、列寧到威爾遜,自決一詞歷經戰爭與冷戰的洗禮,成為國際法裡曖昧又矛盾的原則。
這一集,我們嘗試從香港的歷史經驗出發,跨到原住民族的行動,並追溯「自決」在不同語境中的流變。我們討論:
自決與獨立是否劃上等號?
原住民族如何在定居殖民與國家主權的夾縫中,實踐不依附於國家的自決?
國際秩序的形成與偶然性——是否需要等待下一個危機,才可能迎來新的政治秩序?
當代哲學如何重新想像「不支配」(non-domination) 的自決,而不是孤立的「不干預」?
節目中,我們也分享了《Braiding Sweetgrass》等文本如何展現原住民族的知識與土地關係,並探問:自決能否意味著人類、土地與非人類生命的共生?
延伸閱讀:
Iris Marion Young, Two Concepts of Self-Determination(關於「不干預式」與「不支配式」的自決框架)
Audra Simpson, Mohawk Interruptus(探討 Mohawk 原住民族的邊境政治與拒絕倫理)
Robin Wall Kimmerer, Braiding Sweetgrass(結合原住民族知識與現代科學的自然書寫)
Robin Wall Kimmerer, Serviceberry(2024,新書,關於互惠、照料與替代性的生活想像)
錄製日期:2025年8月27日本集連結:https://linktr.ee/podcastkennedywong
—《For Example:一個政治不正確的香港 DEI podcast》主持人:Sharon Yam、Samuel Chan、Kennedy Wong

Friday Sep 12, 2025

「香港人悼念Charlie Kirk,其實唔只係悼念一個人、一件事,而係重塑緊何謂屬於『我地』嘅政治框架。」
Charlie Kirk 在美國Utah一所大學演講時被槍殺,引發香港社交媒體上一股「悼念潮」。有人將佢視為民主鬥士,悼念佢嘅離世,但同時,亦有人批判佢嘅政治立場。哀悼與批判交錯,令事件迅速演變成一場情感政治與道德邊界的爭拗。
 
今集我哋一齊傾下:
1/ Charlie Kirk為何對香港人來說是一種「集體創傷」
2/ 「悼念」同「正義」之間的糾結:grievability 到底係乜?
3/ 商議民主 vs 競爭性民主:何謂「理性討論」和民主實踐?
4/ 哀悼者同批判者之間,如何用香港社運語言互相衝突?
5/ 社交媒體同溫層效應,點樣放大情緒能量而削弱溝通?
 
錄音日期:2025 年 9 月 12 日
發佈日期:2025 年 9 月 12 日
 

參與海外港人臨床心理學研究: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3CU97iL2T-4uFnApqvGwxMgVUvk2vDDW/view?pli=1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Judith Butler. Frames of War: When Is Life Grievable? https://www.versobooks.com/en-ca/products/2081-frames-of-war?srsltid=AfmBOoqn1BSGLgkLhGG5jvNMgQ2EBhEcWggCWJA6KSd9w85_Jz3_7O7v
Judith Butler. Precarious Life: The Powers of Mourning and Violence https://www.wkv-stuttgart.de/uploads/media/butler-judith-precarious-life.pdf
 
 

《For Example:一個政治不正確嘅香港 DEI podcast》
主持:Sharon Yam、Kennedy Wong、Samuel Chan
 
#CharlieKirk #悼念政治 #香港人 #民主

Monday Sep 08, 2025

「我覺得今次唔係個人嘅勝利,而係屬於我哋香港人嘅勝利。因為我哋證明到,香港其實仲係有公義嘅,只要我哋肯去爭取、肯去發聲,香港仲係一個有公義嘅社會,呢樣嘢嗰個滿足感係大過個利益。」——何媽媽
啱啱過去嘅 AIA 友邦熱氣球嘉年華,因為政府牌照問題搞到成城熱話。何媽媽嘅「兩分鐘爆罵」,幫好多失望嘅香港人出咗一口氣,短片一夜之間瘋傳,由雪糕券到最後退款,唔單止幫到大家拎返錢,仲講到成件事係「香港人嘅勝利」。差唔多同一時間,葵涌廣場一名南亞裔銷售員鬧警察又引起關注——佢嘅行動,又算唔算係幫大家出咗一口氣?
今集我、Samuel 同 Sharon 一齊吹下:
點解何媽媽會變成大家心目中嘅「師奶英雄」?
香港人對「公義」嘅想像,點解會畀呢啲商業事件 trigger?
香港「師奶」同美國「Karen」有咩唔同?文化語境點樣影響解讀?
南亞裔青年 vs 師奶:邊個先代表香港?種族同性別點樣影響團結嘅界線?
我哋講嘅 Solidarity,最後係咪都只係為自己利益,互相利用?
錄音日期:2025 年 9 月 7 日
—《For Example:一個政治不正確嘅香港 DEI podcast》主持:Sharon Yam、Kennedy Wong、Samuel Chan

Monday Sep 01, 2025

新學期開始,三位主持 Sharon、Samuel 同 Kennedy 今集傾教授嘅教書經驗。Sharon 分享自己教 Rhetoric of Reproductive Justice 嘅第一課,點樣感受到學生對「安全討論空間」嘅渴求。Samuel 講到學生點樣將經驗帶入課室,但討論未必真係咁自由。Kennedy 回顧自己喺美國課堂遇到嘅爭辯,感受到「失去咗一個學生」嘅遺憾。
當中我哋細談以下幾個關鍵問題:
我地個字分享左一兩個問題學生嘅煩惱
討論文化轉變:COVID 同 Zoom School 點樣改變學生習慣?
Positive reinforcement vs. Intellectual discomfort:點樣帶學生接受不確定性?
AI 與考核:唔同學院點樣處理 AI?口試會唔會係新出路?
教學彈性:課程設計如何處理學生的不同程度
節目尾聲,三人都反思:做老師嘅目標,係咪就係幫學生行前一步,無論佢哋準備好未?
 
錄製日期:2025年8月27日本集連結:https://linktr.ee/podcastkennedywong
—《For Example:一個政治不正確的香港 DEI podcast》主持人:Sharon Yam、Samuel Chan、Kennedy Wong

Monday Aug 25, 2025

到底要唔要生小朋友?呢個睇落好私人嘅問題,其實充滿住政治與「香港人」身分嘅糾結。 本集由三位主持 Sharon、Samuel 同 Kennedy 展開一場深刻對話,從各自嘅生活經驗、移民背景同教學內容出發,討論「生育」作為一個政治選擇與文化實踐。我哋由 reproductive justice(生育公義)講起,反思生唔生下一代,會唔會逼小朋友學廣東話,應唔應該為延續集體而生育,去到點樣處理作為 diaspora 家長嘅矛盾與焦慮。 當中我哋細談以下幾個關鍵問題:
1. 「我哋就係最後一代」vs「要傳承香港人命脈」:兩種香港離散社群中的論述拉鋸
2. 語言、文化與責任:應唔應該逼小朋友學廣東話?佢地會唔會問:「學嚟做咩?」
3. 生唔生小朋友,係唔係真係自由選擇?制度、移民政策同種族歧視點樣影響決定?
4. 當你想生都未必能生:美國墮胎限制、醫療危機與對懷孕者的系統性壓迫
5. 從反送中講起:點解催淚彈都可以變成 reproductive justice 的議題?
6. 家長的焦慮與責任:點樣面對「自由教養」帶來的不確定?可唔可以接受小朋友最後咩都唔係?
節目尾聲,Sharon 亦分享自己作為繼母的真實心路歷程,帶出親職權力與道德反思。我哋無意為任何人提供單一答案,只希望透過呢一集,一齊拆解社會對「下一代」嘅焦慮,思考點樣創造一個容得下選擇、有得選擇的社會。
延伸閱讀:
Sharon Yam, “Hong Kong’s fight for political freedom is also a fight for reproductive justice.” Hong Kong Free Press, 2020.08.23 https://hongkongfp.com/2020/08/23/hong-kongs-fight-for-political-freedom-is-also-a-fight-for-reproductive-justice/
Margaret Atwood, The Handmaid’s Tale https://www.penguinrandomhouse.com/books/61618/the-handmaids-tale-by-margaret-atwood/
 
錄製日期: 2025年8月13日
本集連結: https://linktr.ee/podcastkennedywong

《For Example:一個政治不正確的香港 DEI podcast》
主持人:Sharon Yam、Samuel Chan、Kennedy Wong

Copyright 2025 All Rights Reserved

Podcast Powered By Podbean

Version: 20241125